三元纳气水法是三元派的法宝,应验的速度最快,吉凶的感应也最强。
徐芹庭博士所著的《风水详谈》云:「水随山转,山停则水聚,山环则水抱。若山势奔驰,则水流急湍。山形直走,水便放乎中流‧‧‧所以看水,即知山脉之动静缓急。」
又云:「大凡山主贵,水主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水深处,民多富。是故山气盛而水气薄者,仅为政治中心。水气盛而山气薄者,则为经济枢纽。有山无水,必为凶悍贫乏之民。有水无山,定是骄奢淫佚之族,必须两相调济,始可得宜。
陈巃羽翻译:“水流会随着山势的转折而流转,山势停驻的地方,水流就会汇聚;山势环绕的地方,水流就会环抱。如果山势奔腾,那么水流就会湍急。山形如果直挺延伸,水流就会顺畅地流过中央……因此,观察水流的情况,就能了解山脉的动态和缓急。”
他又说:“一般来说,山象征着尊贵,水则代表着财富。在水浅的地方,居民大多贫困;在水汇聚的地方,居民则较为集中。在水流分散的地方,居民往往分散居住;而在水深的地方,居民则多富裕。因此,如果山的气场强盛而水的气场较弱,这样的地方往往只是政治中心。相反,如果水的气场强盛而山的气场较弱,那么这样的地方就会成为经济枢纽。只有山而没有水的地方,居民往往凶悍且贫困。只有水而没有山的地方,居民则容易骄奢淫逸。因此,山水必须相互调和,才能使得地方适宜居住。”
陈巃羽深入讨论:
徐芹庭博士在《风水详谈》中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风水学中“山水相依”的核心原理,以及山水环境对人类生活、社会结构乃至经济状况的深远影响。以下是对这段论述的深入探讨与举例说明:
山水互动关系:“水随山转,山停则水聚,山环则水抱。”这句话描述了自然界中山水相依、相互影响的景象。山脉的走势、停驻直接影响水流的形态与聚集状态。例如,在山地地形中,当山脉形成环抱之势时,往往能汇聚雨水形成湖泊或河流的弯道,这样的地方往往生态丰富,适宜居住。
山水形态与社会经济:“大凡山主贵,水主富……水深处,民多富。”这里指出,山的存在往往与权力、地位相关联,而水则象征着财富与繁荣,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农业发达,经济活跃,人口稠密。例如,江南水乡因水系发达,历史上就是经济繁荣之地,居民生活富庶。
山水配置与人文特质:“山气盛而水气薄者,仅为政治中心。水气盛而山气薄者,则为经济枢纽。”说明山的强势与水的不足,往往形成政治权力的集中地,如古都北京,背靠燕山,但水资源相对匮乏,却成为历代王朝的都城;而水资源丰富、山地较少的地区,如上海,则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运条件,发展成为经济中心。
山水平衡的重要性:“有山无水,必为凶悍贫乏之民。有水无山,定是骄奢淫佚之族,必须两相调济,始可得宜。”这句话强调了山水环境的平衡对于社会稳定与居民性格的影响。缺乏水源的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可能导致居民性格刚烈、生活贫困;而只有水而无山的地区,虽经济发达,但可能因缺乏自然屏障而使得居民生活过于安逸,产生奢靡之风。理想的居住环境应是山水相宜,既有利于生产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文化的积淀。
综上所述,徐芹庭博士的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风水学中山水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还强调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紧密联系,提醒我们在规划与建设中应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